提起这座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地位的文化名城,当地人总会自豪地称其为“大西安”。这个“大”字可不仅仅是感性情绪的抒发,在历史上,它还包含着深刻的政治、文化、经济等多重内涵。新时期,国家又赋予“大西安”以重要的时代使命。2018年2月7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全文公布了《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由此,西安成为第9个国家中心城市,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平原城市群成为中国第8个国家级城市群。
那么,什么是“大西安”?它为何如此重要?
中国古都之首
具有3000余年建城史的西安,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历史上最强盛的周、秦、汉、隋、唐等朝代均建都于此。不过,要搞清楚到底有多少朝代在西安建立都城,可是个难题。对此,历史学界一直存在争论,最能得到大家公认的是“十三朝说”——西周、秦、西汉、王莽建立的新朝、东汉(190年,汉献帝迁都西安)、西晋(313年,晋愍帝在西安继位)、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
周文王率臣民从岐山周原迁居丰京从周文王在今西安西南营建丰京、率臣民从岐山周原迁居于此,到五代十国中的后梁将西安所在的京兆府改名为雍州,西安当了1100多年的首都,这在我国历史上可是绝无仅有的。历代帝王选择首都均是慎之又慎,他们为什么都格外青睐西安呢?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先生指出,统治者定都,主要考虑经济、军事和地理位置因素。
首先,就经济情况而言,西安处于秦岭北麓关中平原的中心,附近有丰沛的水系,自古就有“八水绕长安”之称,周边的黄土地是当时全国最好的土壤,最利农耕(原文为“厥土惟黄壤,厥田惟上上”,语出《尚书》)。得益于优越的自然条件,占全国总人口30%的关中人,用全国总面积1/3的土地创造出全国总量60%的财富,给政权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其次,从军事上考量,关中的本意就是“众关之中”,瞧瞧西安四周著名的关隘——东有函谷关、潼关,南有武关,西有大散关,北有萧关、金锁关,加上秦岭和渭河,形成了“被山带河”的有利地形,进可攻,退可守。
关中周边古关隘位置示意图第三,西安所在的关中地区长期处于各朝代疆域的中心位置,拥有通往全国各地的交通干道,上传下达十分便捷,有利于掌权者实行有效统治。西安市泾阳县至今仍是中国的“大地原点”——中国地理版图的几何中心。
从这三方面条件来看,西安确实是最理想的都城。
文化底蕴之“五宗最”
发源和兴盛于西安及周边地区的中华始祖文化、周秦汉唐文化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干,这数千年风云变幻留下的丰厚积淀,是任何其他城市都不可替代、无法模仿的历史标记。
始祖文化在这里孕育 有文字记载的中国历史最早可上溯到三皇五帝时期。关中平原是炎帝、黄帝生活的重点区域,华夏文明在这里生根发芽。炎帝陵位于关中平原西端的宝鸡市渭滨区,黄帝陵位于西安以北陕西省黄陵县境内,这两个地方都是炎黄子孙寻根祭祖的主要场所。
黄帝陵前的轩辕庙周礼在这里形成 为维护分封制,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在丰京对殷商崇巫尚酒的意识形态进行了一场全面革新,对前代制度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理、改造,创建了一整套礼乐制度。这套制度事无巨细地规定了每个人饮食、起居、祭祀、丧葬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将其全部纳入“礼”的范畴。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就建立在礼乐制度的基础上,孔子本人十分推崇周礼,对后世中华民族文化传统、道德伦理体系及制度的形成产生了非常深远影响。
儒学在这里诞生 儒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学派,它是华夏民族固有价值系统的集中表现。西汉初年,董仲舒在西安提出“春秋大一统”、“天人合一”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强调以儒家思想为国家的哲学根本和治国理念。汉武帝接纳了他的主张,儒学由此被确定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它不仅对中国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产生了巨大作用,这种影响力超越了国界,直接作用于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
佛教在这里实现中国化 汉武帝时,出使西域的张骞在大宛国、康居国、大夏国、安息国等地接触到佛教,回到西安后,他把这些情况报告给汉武帝。张骞还带回了异域的佛教音乐。更为重要的是,霍去病俘获了昆邪王,还带回了高达丈余的大佛像,列于甘泉宫,汉武帝亲自进行烧香礼拜,这是佛教传入中国的开始,也是佛教中国化的发端。另外,中国佛教有八大祖庭,其中有6个在西安,可见其分量之重。
大慈恩寺及大雁塔(注:律宗祖庭——西安净业寺,华严宗祖庭——西安华严寺,慈恩宗祖庭——西安大慈恩寺,密宗祖庭——西安大兴善寺,净土宗祖庭——西安香积寺,三论宗祖庭——西安草堂寺。)
道教在这里发祥 道教是中国历史最悠久、完全植根于中国本土的宗教。相传,中华民族的祖先轩辕黄帝学道、修道、成道,最终乘龙升天,被誉为道教始祖。春秋时,老子西游入秦,秦国函谷关令尹喜迎请老子于草楼观,老子在此著成《道德经》,并授经。草楼观即今西安市周至县东南终南山北麓的楼观台,后被视为“天下道林张本之地”,是中国道教的发祥地。
位于西安南郊的终南山国家森林公园
建都史为何终结?
公元25年,东汉建武元年,光武帝刘秀决定建都于洛阳。隋唐时期,隋炀帝以及一代女主武则天相继以洛阳为东都。五代十国中的后梁将西安所在的京兆府改名为雍州,西安结束了逾千年的都城史。
是什么让后世王朝放弃了西安这块宝地呢?
自然资源被过度开发 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史念海先生认为,“促成这样的变化和旱旸灾害以及地震等皆无任何关系,唯一的原因乃是由于秦岭山上森林的破坏”。作为众多王朝的首都,关中一直是各时期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承载了沉重的人口和经济开发负担,大量林地、草场被破坏,在耕地面积增加的同时,水土流失情况越来越严重。
气候转冷、水位下降 唐代中期以后,北方地区气温逐渐变冷,关中地区温暖湿润的环境逐渐消失了。干冷的环境造成灾害增多,农业产量增长因此受到限制。更重要的是,气候转冷导致的降水量减少进一步加剧了旱情,加之上文提到的水土流失问题,原本丰沛的水系,有的河流的水量逐渐变小,有的逐渐干涸,成为季节河,给漕运带来了致命打击。渭河是关中的“母亲河”。公元前647年,晋国发生大旱,向秦国求救。秦穆公在谋臣百里奚等人的建议下,援助晋国大批粮食,“以船漕东转,自雍相望至绛”。
当时的水运航道可以沿渭河顺流而下,溯黄河、汾水而上,直到山西境境内。从中可见,渭河水量相当丰沛,对航运非常有利。然而,随着气候变化,渭河水位不断下降。汉、唐依靠漕运来补充首都庞大的物资供给,渭河航运中断,极大地动摇了西安的首都地位。到明朝时,渭河的干线已经出现断航了。
经济重心南移 晋代之前,中国的经济重心一直在北方,南方地区地广人稀,多属未开化之地。从西晋末年开始,人们发现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潜力已经不大,而南方气候温热、土地肥沃,更适合耕种。并且,北方战乱多发,迫使大量北方人口南迁。另外,西安在经济和政治上的独特地位,与丝绸之路有很大关系。宋元以后,传统的陆上丝绸之路逐渐衰落,海上丝绸之路兴起,进一步削弱了西北地区在全国经济中的重要性。
一直是“中心城市”
虽然不再是首都,但是,西安没有衰落,从唐末到清末,又一个千年过去了,它仍然是全国最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五代、宋、金时期,西安被称为“京兆府”。随着西夏政权的崛起,西安作为朝廷支援西北各路军事行动的重要基地,军事和经济上的地位十分突出。宋朝2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6座,即今天的“一线城市”或“国家中心城市”,分别是:汴京(开封)、京兆府(西安)、临安(杭州)、福州、泉州、长沙。成吉思汗的儿子蒙古窝阔台汗夺取关中后,划西安为忽必烈的封地,作为经略四川、青海、西藏、云南的战略后方。1271年,忽必烈将国号由“大蒙古国”改为“大元”,随后将西安改为安西路(后改称奉元路)。1369年(明太祖洪武二年),朱元璋认为“天下山川,唯秦地号为险固”,所以将西安改称西安府,封次子朱棱为秦王,常驻西安。在清朝,西安是派驻军队最早、驻兵数量最多的城市。在各总督中,驻西安的川陕总督(后改为陕甘总督)管辖范围最大、统兵最多。此外,得益于特殊的地缘位置,西安与晋南、豫西、川北、鄂西以及内蒙等地均有密切的货物往来,成为西北商品的集散中心。1932年3月5日,国民政府宣布定西安为陪都,曾成立“西京筹备委员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西安又成为国民党的重要前线。1947年8月1日,西安市升格为国民政府行政院直辖市,是当时全国12个院辖市之一。1953年3月12日,西安改为中央直辖市,是全国12个中央直辖市之一。
新征程的起点
当然,再辉煌的历史也是故事。好汉不提当年勇,城市也一样。现在,“大西安”又开始焕发出新的生机!2018年1月9日,国务院正式批准了《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 2月7月,国家发改委网站全文公布,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平原城市群成为中国第8个国家级城市群。这份长达42项的宏篇巨制中,先后两次明确提出将西安建成国家中心城市。
于是,继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天津、武汉、成都和郑州之后,西安成为第9个国家中心城市。实际上,如果按照城市面积、人口、gdp、人均可支配收入、资金总量、上市公司、双一流大学等几项“硬指标”进行排名,西安与已公布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其它8座城市相比,并没有什么竞争优势。
国家中心城市主要指标统计表但在西安之前的8座国家中心城市里,有3座在华北、2座在华东、1座在华南、2座在西南,西北地区一个都没有。西安的入选打破了这种地理分布上的不均衡。不过这并不是西安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主要理由。根据住建部编制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国家中心城市应具备以下几个重要特征:
国家组织经济活动和配置资源的中枢;国家综合交通和信息网络枢纽;国家科教、文化、创新中心;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国家城市体系中综合实力最强的“塔尖城市”。
对照上述标准,西安其实已经具备了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足够实力。
为什么是大西安?
进入工业时代,在农业文明中困扰西安的自然条件问题,似乎已经告一段落。
首先,西安具备特殊的交通和信息网络枢纽优势。西安处在中国地理版图的几何中心和中西部两大经济区域的结合部,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联通欧亚、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重要战略枢纽。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是中国北方第二大门户枢纽机场,西安铁路枢纽是全国铁路六大枢纽之一,西安公路枢纽是全国公路六大枢纽之一;西安还是全国八大通信交换中心局城市、电信四大节点城市和八大邮政中心城市之一。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其次,拥有较强的经济活动和资源配置能力。西安是中国西北地区第一大城市,人口最多,经济总量位居西部第3位,已形成以旅游业、文化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同时,也是国家重要的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业基地,金融、物流、商贸等现代服务业门类齐全。
第三,科教文化等软实力过硬。西安拥有各类科研开发机构3000多个。其中,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1家,普通高校63所;西安有两院院士67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0余万人,密度居全国之首,综合科技实力居全国第3位。西安还是全国第一大军工城市、全国十大创新型城市之一,医疗能力居全国第6位。
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第四,拥有较强的开放创新能力。西安是国家发展“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支点城市。近年来,西安经济发展的各项指标进步很快。目前,拥有西安高新综合保税区、西安出口加工区、西安空港综合保税物流中心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以及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开放平台。174家世界500强企业及分支机构相继在西安落户。
第五,拥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基因与较强的国际影响力。如上文所述,西安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和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有6处遗迹入选世界文化遗产,被誉为“天然历史博物馆”。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使西安拥有全国最强的民族文化代表性、识别性和包容性。西安国际交往活动频繁,拥有国际友好城市31个,外国驻西安总领事馆4家,外国签证中心17家,也是西北首个对51个国家公民实施72小时过境免签城市。西安还有拥有欧亚经济论坛、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等国际交流平台,是国内的四大世界最佳旅游目的地城市之一,在西安举办的国际会议会展数量位列全国第4位。
重振汉唐雄风,再创盛世辉煌,这是历史给予西安的又一次重大机遇!
西安人,撸起袖子加油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