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老站,搜索引擎当天收录,欢迎发信息
免费发信息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 西安分类信息网,免费分类信息发布

大西安最新5年规划出炉 你的生活将因此改变

2022/11/6 10:50:53发布58次查看
重磅!《大西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出炉!
西安市人民政府 2018-03-26 17:01:24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大西安(西安市—西咸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2017—2021)》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西安市人民政府
2018年3月22日
大西安(西安市—西咸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2017—2021)
2017年,省委、省政府决定由西安市代管西咸新区。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实现西安市与西咸新区一张蓝图、一体建设,助推大西安加快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国家中心城市迈进,建西部经济强市,创西部城市最佳,奋力谱写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新篇章,特制定《大西安(西安市—西咸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2017—2021)》。本规划是西安市行政辖区和西咸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规划范围是西安市行政辖区+西咸新区,规划面积10745平方公里。
第一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总结西安市及西咸新区设立以来的发展成就和经验,准确把握区域特征,客观研判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环境,抓住和用好大西安“追赶超越”的历史机遇,谋划新发展,实现新跨越。
第一节 发展基础
近年来,西安市上下秉承“一张蓝图干到底、补齐短板求突破、多措并举惠民生、创新管理促和谐”的工作理念,着力推进品质西安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开启了千年古都伟大复兴的历史篇章。西咸新区自成立以来紧扣“创新城市发展方式、建设现代田园城市”的主题,积极应对发展初创期的各种困难,通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各项事业稳步推进,形成良好发展局面。
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16年,西安市生产总值达到6257.18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641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0%和15%。服务业占比提升6.58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到24%和35%。两个“国字号”创新改革试验稳步推进,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8%,技术市场交易额、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稳居副省级城市第一,荣获“全国十大创新城市”称号。西咸新区产业聚集和吸引人气方面初见成效,新加坡普洛斯、瑞典宜家家居、华晨汽车产业园等一批产业项目先后引进。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重点改革取得积极进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大学区管理制、医疗卫生服务县镇村一体化等自主改革成为全国亮点。2016年,实际利用外资45亿美元,完成进出口总值1815亿元,分别是2011年的2.2倍和2.3倍。全国最大外资项目三星电子建成投产,174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西安,西安成为陕西自贸区核心区,西咸新区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国家开放型经济综合试点扎实推进。成功举办2届欧亚经济论坛、4次丝路城市圆桌会议,建成首个拥有国际国内双代码的内陆港,西咸空港保税物流中心获得海关总署等四部委联合批复,开通运行4条中欧国际货运班列和航班,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城市功能显著提升。累计完成城建投资1731.7亿元,建成区面积从451.38平方公里扩大到548.6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由70%提高到73.4%,高陵、户县撤县设区,城市发展格局进一步优化。系统推进品质西安和公交都市建设,新建运营铁路北客站、2条地铁线路和2条高速公路,农村二级公路实现全覆盖,李家河水库建成供水。西咸新区主要的基础设施基本建成,初步实现五个新城之间的联通和新区与西安、咸阳两市主城区的对接,区域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
群众福祉持续改善。新增财力用于民生的比重和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连续5年超过80%,2016年,城乡居民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5630元和15191元,分别是2011年的1.6倍和1.7倍。2012—2016年,累计城镇新增就业63.93万人,50.7万贫困人口提前实现阶段性脱贫。保障性安居工程累计竣工43.58万套,完成83个城中村整村拆除和42个棚户区征收搬迁,率先在全省全面解决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基础教育配置更趋均衡,分级诊疗体系已覆盖470万城乡居民,体育、青少年、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事业加快发展,连续5年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文化建设成果喜人。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荣获“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在基础设施现代化和生活质量逐步改善的前提下凸显古城风貌,深入挖掘周秦汉唐文化的当代价值,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等5处遗产点成功申遗,形成历史文化与现代气息交相辉映的城市建设风貌。南门城墙等一批历史文化街区建成开放,成功承办2016央视春晚、元宵晚会、中秋晚会,成功举办第三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和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城市形象不断提升。建成49个国家级和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2016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492亿元。
生态环境更加优美。西安市5年来持续加大秦岭北麓保护力度,加快公园绿地建设,新增城市绿地2275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42.6%,新增造林绿化面积41.21万亩,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渭河南岸景观长廊以及124公里堤顶路全线贯通,如期完成渭河西安段“三年变清”目标,新增生态水面1.2万亩、湿地面积2.76万亩。西咸新区海绵城市、综合管廊、建筑产业化、清洁能源利用、绿色建筑等已成为新区建设亮点,获批为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还要充分认识到我市发展中存在工业不强、民营经济发展滞后、军民融合发展不足、经济开放度不高、县域经济实力较弱、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与资源优势不匹配、金融业发展不够、创新转化能力不强、生态环境形势严峻、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不高十大短板。对照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两个责任”落实不够,干部队伍在思想解放、精神状态、服务意识、工作标准等方面,与“追赶超越”要求还有差距。对此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第二节 发展环境
西安正处于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和初步建成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的关键期,外部环境仍然复杂严峻,机遇挑战并存,但总体来看,西安正处在历史上国家战略聚焦、发展政策叠加、实现追赶超越的黄金时期。
国际经济环境逐渐多元化、去极化。大国博弈正在深化,地区局势动荡和贸易秩序重构成为世界经济关系的新常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全球经济控制力逐渐衰减,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走势分化。欧美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吸引制造业回归,培育实体经济,重构经济主导权。新兴市场国家凭借成本优势,加速吸引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形成对我国传统产业的竞争替代。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与各领域深度融合发展,催生新的生产方式、商业模式和增长空间。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虽然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但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通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将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西安市具备追赶超越的巨大潜力。近年来,国家战略对西安不断聚焦,“一带一路”战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陕西自贸区西安核心区、军民融合战略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一大批国家战略在区域叠加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制造2025等政策红利陆续释放,特别是省委省政府支持大西安建设,将西咸新区划归西安管理,将有效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城市能级、放大辐射效应,使西安自改革开放以来历史上第一次拥有了“大西安”的格局和体量。西安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正站在加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城市发展方式的重要节点上,西安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方面赢得先机、走在前列。
第三节 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围绕“新动能、新高地、新活力、新生活、新形象”战略任务,精准发力补齐“工业经济、民营经济、军民融合、开放经济、区县域经济、文化产业、金融产业、创新转化能力、生态环境、民生服务”十大短板,系统推进品质西安建设,建西部经济强市、创西部城市最佳,努力做到“四个走在前列”,确保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谱写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和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新篇章。
依据以上指导思想,推动西安市及西咸新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一体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创新。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把改革创新作为激活动力、释放红利、推动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以打造“一带一路”创新高地为目标,把改革创新贯穿到各领域,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使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成为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
坚持区域协调。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把协调发展作为提升发展整体效能的内在需求。优化行政区划,加速西安中心城区、西咸新区与副中心和城市组团、行政区与开发区等的协调发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城乡统筹,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形成优势互补、区域均衡、发展协同的新格局。
坚持绿色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绿色发展,把绿色发展作为发展的优先选项。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保护,积极营造更多的城市生态空间,不断提升资源环境承载力。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营造崇尚生态文明社会新风,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努力建设绿色之城、花园之城、宜居宜业之城。
坚持开放带动。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要把扩大开放作为促进发展的重要抓手。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面向全球配置资源,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重构。把引资、引技、引智更好的结合起来,创新对外贸易发展方式,建设一批中外合作园区,构建双向开放新格局,提升西安的国际影响力和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坚持和谐共享。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把营造和谐共享的社会环境作为促进发展的基本保障。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满足感和幸福感为出发点,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改善民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
第四节 发展目标
到2021年,西安城市竞争力在全国同类城市中排位显著提升,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对外交往中心、丝路科创中心、丝路文化高地、内陆开放高地、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日益增强,“大西安”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城市集聚力、辐射力、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初具规模,国际化大都市初步建成。
综合实力实现跃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万亿元以上,增速位居副省级城市第一方阵,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0.3万元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000亿元以上。
经济结构日趋优化。各功能板块发展定位进一步明晰,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0%,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0%左右。
创新活力明显提升。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0%以上,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提高到5.6%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以上。
开放水平显著提高。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全面建成,“一带一路”五大中心地位明显提升,进出口总值达到600亿美元,年实际利用外资达到60亿美元以上。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态屏障进一步强化,治污减霾强力推进,渭河干流消灭劣ⅴ类水体,污染联防联控联治取得新进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制度创新取得重大突破。
民生福祉大幅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大幅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大幅提升,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率先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大西安(西安市—西咸新区)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目标
第二章 提升区域发展承载能力
坚持绿色发展与特色保护相...
西安分类信息网,免费分类信息发布

VIP推荐

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2
企业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