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一座有着辉煌历史的千年古都,这里曾经是世界的中心,享受着万邦来朝的荣耀,这段过往让世代西安人引以为傲却又略感伤感。历经沧桑的古城,就像一只孤独的凤凰等待着再次涅槃。今年春节,西安终于“红”了,而且“红”的有点发紫,从抖音到论坛,到处都是各种点赞之语。这是偶然还是必然?“走红”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
西安年,一次成功的“炒作”
最近,抖音上到处都是关于西安的视频,有点要刷屏的节奏,让西安一下子成了无数网友想要打卡的“网红”城市。
其实,西安的这把“火”是由中国传统节日点燃的。春节是华人骨子里最深沉、最真挚的情感寄托。西安,中国春节的发源之地,遗憾的是这个价值点一直在被忽视。去年腊八节后,微信朋友圈被一条《“西安年﹒最中国”永康书记邀你来过西安年,这里的大年“最中国”》刷屏,此举可以看做是春节活动的启动。这是西安市第一次从全市层面策划春节活动。
“要让西安市民都能感受到浓浓的中国年味儿,也让过年期间来西安旅游的中外游客都爱上西安,在这里过个‘最中国年’。”这是王永康当时的承诺,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个承诺不仅兑现了,而且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春节期间,西安大街小巷、城墙内外,洋溢着浓浓的年味。18类180多项传统与时尚交相辉映、东方与西方同台亮相、民俗与高雅融合呈现的文化旅游活动,西安端出了一个有吃头、有看头、有玩头的中国年。
这桌豪华的春节“盛宴”,让西安赚了个盆满钵满。有数据显示,春节共接待游客1269.49万人次,同比增长66.56%,实现旅游收入103.15亿元,同比增长137.08%,双双创下历史新高。西安还被网友票选为“2018年春节最火爆旅游目的地”“全国最美夜景城市”和“春节假日旅游大餐最丰盛、最有年味的城市”。在《中国旅行口碑榜》和《狗年春节出游盘点报告》中,西安首超成都、杭州,名列全国十佳旅游目的地第三名。
沉静了许久的古都,彻底红了。《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等媒体报道120余次,累计阅读和点击量超过1.8亿次;facebook等国际知名社交网站发布活动盛况,更是引发了海内外多个国家和地区网友的热议。一些微博、微信大v纷纷为“大西安”疯狂打“call”:没来特想来!来了不想走!来了还想来!
“西安年·最中国彰显文化自信和‘国际范儿’,成为春节全国旅游市场的一匹黑马,这说明我们可以打的牌很多,可以干的事很多,关键看有没有大格局,敢不敢谋、善不善抓、会不会干!”这是王永康对这次活动的点评,他还引用了马云的一句话——“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可以说,“西安年·最中国”攒足了人气、赚足了口碑,是一次成功的城市文化阐述与城市旅游营销,再一次把西安年推向了世界,而且已经成为最具价值的文化ip,一座值得继续挖掘的“金矿”。
裂变,从量到质的累积
“如果中国是一棵参天大树,北京会是树冠,而西安则是这棵树深扎地下的根系。”西安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全国都是数一数二的,这也是我们最值得向外界“炫耀”的资本。除此之外,西安几乎再无其他突出之处。中国人喜欢攀比,而西安人更是喜欢比较,尤其是喜欢拿西安与同属于西部的成都、重庆作比较,而每次比较的结果都是一声叹息。
有比较才会有差距,有差距才会有追赶的动力。所有西安人都在等待着一个爆发点。
小编从有关渠道得到一个信息:从2017年1月1日开始的10天里,王永康接连写出了4封信,分别是《给区县委、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的一封信》《致全市教育局长的一封信》《致全市城管局长的一封信》《致全市旅游局长的一封信》,主要说了一件事,那就是城市环境治理。“小事做不好,也不会成大事。我们抓工作就是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应从一件一件具体事情抓起。‘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这是王永康的原话,目的在于唤醒全体西安人,更在于唤醒西安这座城。西安市十区三县,加五区一港两基地,粗略算来,这次直接收到信的群体应该有80人之多。
有人认为西安的“三大革命”引发“蝶变效应”,掀起了一场城市发展方式的大变革。这也正是王永康当初提出“三大革命”的出发点,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抓好“烟头革命、厕所革命、行政效能革命”,用一流的服务营造一流的环境。
从2016年底到现在,一年多的“革命”成果很是明显,套用一句广告词就是“疗效看得见”。西安城市的生态人文环境、投资环境、日常生活舒适度、城市生活幸福感有了明显提升,为城市的改革敲响了前进的鼓点,更是点燃了众多西安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发力,磁场效应正在形成
2017年是大西安的元年,这是许多人的观点,并且已经形成了社会共识。2017年1月1日一大早,“奔跑吧,西安”的标语出现在城墙南门段。而这一年,西安的“奔跑”是从打通断头路开始的。2017年2月19日,拖了六年之久的开元路终于被打通。在当年的两会上,王永康宣布花两到三年时间打通55条断头路,这份魄力多少有些让人吃惊。
路通则业兴。每个生活在西安的人,都切身感受到这个城市正在发生的巨大变化。2017年1月,西咸新区正式划归西安托管,喊了十五年的西咸一体化开始迈入正规,也开启了大西安“追赶超越”的序幕。
过去几年,西安除了“三星”项目外,招商引资少有亮点,被武汉、成都远远抛在身后,甚至面临着被合肥超越的危险。2月9日晚上的第二期“追赶超越”擂台赛现场,西安喊出了全市动员抓招商的“一号工程”。此后,王永康、上官吉庆赶赴世界各地登门拜访企业的报道屡现报端、网络。来自官方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两人参加招商活动152次,会见企业742家,会见客商3100余人次。
从华为全球技术支持中心、海康威视西北研发基地项目落户西安高新区开始,一大批项目接憧而至:大数据小镇、海航物流总部、京东无人机研发制造基地、阿里巴巴丝路总部、京东全球物流总部、亚马逊aws、吉利新能源汽车项目、华侨城、腾讯创新小镇……
2017年的首届世界西商大会请回了270位生在西安、长在西安、学在西安、创业在西安、结缘在西安的企业家,还“顺便”请到了86位浙商、40位港澳台商、46位粤商、49位沪商、67位外商,促成签约和在谈合作协议项目约160个,可谓是一次招商引资的“大手笔”。
有数据显示,2017年西安签约项目总数达847个,总投资23455.26亿元,847个项目中涉及世界500强的企业有44家。
小编查阅相关资料发现,2017年每个月西安新设企业数都排名全国前五,增长速度迅猛,荣膺最受国际关注中国投资城市,首次跻身全国十大最受求职者欢迎城市……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2017年,全国多地掀起“抢人大战”,西安更是霸气。2017年3月1日出台了被称为“史上最宽松”的户籍新政,6月中旬进一步放宽户籍准入条件,2018年初户籍新政再次升级为“2.0版”,学历落户只凭两证(身份证、毕业证),而且在手机上就可以办理。放开户口,就像被瞬间打开的“水龙头”,全国各地的人才蜂拥而至,一时间派出所户籍室排起了长龙。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新迁入西安落户人口总计25万余人,而2018年1月1日至今,又有超15万人落户。
机遇,能否“破茧重生”
虽然,无论是网络还是社会上,对西安的点赞声远胜于唱衰声,但有些观点还是比较客观的。
有学者认为,西安在过往的几十年中错过了不少发展的机遇,很多企业在西部地区反而会选择去成都落户投资。可以说手握一副好牌,最后却打输了。
时常关注西安政务的会有一个发现:在各级政府机关的文件或报道中,“追赶超越”这个词出现的频率很高。一位政府人士解释 ,“追赶”是站在国际化视野之下考量西安,充分认识到自身发展的不足,努力缩小差距;“超越”则表示西安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永不满足发展现状,实现不断“超越”。
其实,在西安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上,王永康提出了被外界称之“十问大西安”的10个问题,涉及工业、文化、旅游、创新、教育、医疗等多个方面。
有西安市的官员坦言,上述“十问”雏形多年来一直在西安体制内流传,但也仅仅是流传而已,一些领导一直不愿正视、不愿承认。小编认为,这或许也正是西安长期落后的一个原因所在,短板不补齐,追赶超越就是一句空话。
如今,西安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一带一路”战略、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关中平原城市群、国家中心城市、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陕西自贸区西安核心区等,这些都为西安实现“追赶超越”起到了很好的助力作用。
同样,西安面临的困境依然不小,比如民众反映强烈的教育问题,如何解决入学难、教育资源不均衡等,不仅影响社会的稳定,而且影响人才的引进;比如制造业,看着有陕汽、西电集团等一些大型企业,但是整体实力较弱,缺乏支撑产业;比如科技创新,西安综合科技实力居全国前三,并有光电芯片、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生命科学、人工智能和航空航天等“八路军”,可是尚未形成产业,可以说是“墙内开花墙外香”;再比如文化,西安的历史文化积淀可以说无人能敌,真正形成产业的寥寥无几,甚至在西部城市中都没有走到前面,资源与效益的巨大反差……
之前,小编曾看到过一份调查问卷,民众认为西安未来五年“城市生态环境”和“城市治理品质”会变得“越来越好”的比例分别仅为55.3%和52.2%,这显示出受访者在持有乐观期待的同时,仍存在一定担忧,更有重大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