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云协同计算”
精准定位查违降损
——国网河南电力利用新技术助推反窃查违行动开展
霍鑫
进入“三伏天”,在高温烈日的炙烤下,工业生产、居民生活大功率制冷设备纷纷开启。为了“节省”电费,不法分子窃电势头呈现增多趋势。面对严峻治理形势,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应用“边云协同计算”技术,持续开展反窃查违专项攻坚、整治行动。
降损查窃提升数据获取质效
“边云协同计算”是河南电力反窃查违专项行动采用的一种新技术。借助自主研制的中压负荷智能感知设备,将边缘计算和云计算高度协同,从而精确定位存在疑似窃电10千伏专变用户,自动收集并保存窃电证据。
“这种方法首次投入实战即查处窃电户2户,预计挽回损失约108万元。”8月9日,河南电力计量中心运管室主任王雍介绍。
“边云协同计算”技术的应用,缘于传统反窃查违工作中广泛存在的一项难题。“这类窃电户多使用隐蔽手段破坏、改动或更换计量器具相关部件,以遥控等方式控制计量器具,使其少计量甚至不计量。我们前往现场检测设备时,狡猾的窃电分子早已悄悄‘恢复’了正常计量方式,导致检查人员无功而返。”王雍说。
由于互感器的更换需要企业停电配合,如果现场检测中没有得到有效证据,难以拆回用户的互感器进行分解、检查,导致查处这类窃电用户存在困难。对此,河南电力重点排查典型线损异常线路,借鉴低压台区线损治理工作经验,积极探索基于边缘计算和远程在线分析技术相结合的中压降损查窃问题解决方案,并研制出小型化、便携化中压负荷智能感知设备,支撑“边云协同计算”降损查窃方法实施。
工作人员根据线路长度和实际需要,在10千伏主线路上安装若干中压负荷智能感知设备,实现分段监测潮流和功率。监测数据上传至云端(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后,结合云端原有海量数据,对24小时内功率曲线进行分段对比、分析,逐段缩小排查范围,最终精确定位疑似窃电用户。
值得一提的是,河南电力研制的中压负荷智能感知设备在负荷较大时,能够通过ct(电流互感器)取能的方式获取电源,在负荷较低时可以通过电池供电。这种出色的自我供电能力让该设备实现24小时不间断监测。此外,得益于其自身携带的4g无线通信模块,无需人工摘取计量装置,即可迅速获取实时测量数据,极大提升了数据获取效率和质量。
试点应用有效减少经济损失
7月,河南电力选取某市供电公司1条10千伏高损线路作为“边云协同计算”反窃电方法试点线路,综合考虑主干线路节点分布、用户负荷、用电异常用户分布等情况,将主干线路分成5段,共计安装20台中压负荷智能感知设备,对用户和中压线路的有关数据进行监测。
河南电力计量中心通过分析远程监测数据,快速锁定该线路用电异常主干线路段,其中涉及15个专变用户。最终,锁定疑似窃电用户2户,并固定了窃电时段、电量等证据。
当地供电公司随即组织人员对疑似窃电户进行现场突击检查。在充足的证据面前,2个用户均承认了通过私自更换、改装相关装置进行窃电的事实。
据统计,这条10千伏线路线损率由治理前的7%下降至2.38%,初步估计每年减少经济损失约108万元,试点应用效果显著。目前,河南电力正在濮阳、周口、商丘等地开展进一步试点“边云协同计算”方法,为全省推广实施打好基础。
以“边云协同计算”反窃电方法为代表,河南电力不断以技术创新推动线损管理业务变革,解决了传统中压线损治理存在的“发现难,定位难,取证难”等诸多问题,助推反窃查违专项行动顺利开展。
上半年,河南电力在全省共计查处窃电及违约用电用户13004户,追补电量3588.17万千瓦时,同比增长239.78%;追补电费及违约使用电费1.03亿元,同比增长206.74%。有力震慑了窃电行为,规范了用电秩序,营造了健康、和谐的用电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