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大学最大的福利(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原来39所985大学全部入选,所以985还是重点大学最重要的标签),就是国家资金支持。财政拨款是中国高校的最重要资金来源。在高校财政拨款中,有个专项补助经费,指985工程专项资金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16项重大专项资金等。
985大学最核心的优势就是经费。
但是,不同高校之间的差别非常大。有多大?
在年度收入上,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均超过百亿,除了这四校之外的其他高校大部分年度收入在50亿以下,甚至有过半的教育部直属高校年度收入都不超过20亿元,差距还是非常大的;而在支出方面,清华大学超过137亿元,远超其他高校。北大、浙大和上海交大三校超过80亿元。相比较之下,大部分教育部直属高校的年度支出在30亿以下。
可能大家对这么多钱没什么概念,做个对比就清楚了。山东聊城市,是非常典型的一个地级市(我国绝大多数人口都生活在这样规模的中等城市或下辖的城镇)。2016年年末,山东聊城市常住总人口604万人;2016年,聊城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7.5亿元。比浙江大学收入稍多,比清华大学收入少了30多亿元。
但是,清华大学教职工总数截止2016年年末是14015人,全日制学生总数47201人。也就是说,清华大学6万1千2百人一年可花的公共支出,比聊城市604万人一年可花的预算还要多30亿!
当然,清华是中国高校第一“豪门”,这样比不公平。但985大学比很多三四线城市有钱,却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很多985高校拿到拨款后,首要任务就是提着钱到处找项目。
某985高校校长曾在大会上提醒老师,一定要把钱花掉(因为第二年的拨款要以上一年花销为准,简单说,今年没花完,明年就不给你这么多了)。花不掉怎么办?你看看现在重点大学校园里盖了多少雄伟的大楼和大门就知道了。
大家费心费力考个大学,总不会想还和高中一样上课吧?发几本教材和一堆教辅,整天上课记几页笔记,然后听老师喷喷吐沫星子,这样过四年不是荒废青春嘛?(话说很多二三本大学的四年就是这样度过的...)
上了大学,大家都想见到不一样的东西。尤其理工科的学生要想在大学里学到真本领、认真搞点科研,学校的硬件设施一定要跟上!而这,就要看一个学校的科研经费有多少了。
以2015年高校科研经费前十名为例,清一水的985。第一名清华大学43.52亿元,第十名华中科技大学20.76亿元,动辄几十亿的数量级!而普通二本学校一年才只有几千万,这样的差距会导致什么呢?给大家分享个故事就明白了。
学习哥的小伙伴黑黑,过去在一个普通二本大学读生物制药专业,所谓实验课,就是按照流程,主要看看老师咋做,然后抄个实验报告。这也没办法,实验的试剂、器材都是要花大价钱的,就是让你“感受一下”这个成本,还有很多学校付不起呢。
考研时他拼命考进一所985,开学后在导师的实验室遭了一个月的“鄙视”,因为他连很多基本的实验器材都不知道怎么用!当时他后悔得肠子都绿了——没上985,一生要受苦!
文科生可能会说了:我们又不需要做实验,这有啥差别?话说,文科生总得“博览群书”吧?图书馆资源也是大问题,下表是部分985高校的图书购买力:
这些学校光买图书一年起码也有上千万元,而榜单下端的二本学校一年最多几十万。图书馆要是钱不到位,你查资料基本就只能翻一堆上世纪80、90年代的“经典”了,想看新数据和资料?只能靠自己的百度搜索能力补充了...
而最能开拓文科生眼界的,还有前沿学术讲座。讲座能请到什么样的人来,可不是砸钱就能搞定,还要看学校老师的人脉!比如哈佛博士毕业的教授请个老同学来学校走一圈,学生们就可以轻松get到世界级最新的科研成果。可能大一才上两个月,就能听到哈佛燕京学社和东京大学顶尖大师的讲座,而这些教授的姓名,估计好多二本大学生毕业了都没听说过!
而名师哪里最多?985!非985的学生呢?要么厚着脸皮去蹭讲座,要么听视频公开课吧!
海外名校也青睐985的学生,这似乎已经是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国外读研、读博一般都是靠申请,不需要考试。无论国外大学对中国大学情况多么了解,毕竟中国大学如此之多,人家也无法了解得那么清楚。所以很多国外名校虽然会综合参考你所在学校和专业的排名,但还是更信赖中国的985/211。
所以,常常会出现这样的局面:某些大学在国内很难考也比较牛(比如一些财经类大学),但其毕业生在申请留学时却因为不是985/211而被歧视,甚至被拒绝,真是欲哭无泪!
此外,出国留学的另一项重要武器是推荐信,而给你撰写推荐信的导师如果有一定的国际学术影响力,会更有说服力。985/211的名师资源此时就更为有利,只要搜下自己学院老师哪个国际会议参加的多,哪个在外国学术期刊发表过论文,发几封邮件再上门拜访一下就能搞定其他学校学生可望不可及的推荐信!这些优势,你考不进“985”和“211”大学,想都不要想!人家名师认识你是谁吗?
以前,知名企业在招聘时会明文规定“须985院校毕业”。现在有法律法规限制,很多不敢直接这么说,但会在审核简历时用“毕业院校”作条件,悄悄地筛掉非985/211出身的人。
其实,有时候也不见得是因为歧视,企业知道普通高校也有人才。但简历实在太多,企业需要花最短的时间和成本找到能力较强的人,一个一个来筛选,这个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没企业愿意出。所以,用“985”和“211”大学这样的标签来筛选人才,就成了成本最低的方法!
心灵鸡汤常说,看一个人是否优秀,要看他和谁在一起。很多企业也是看重“985”和“211”大学学生背后的资源,这样可以连成一张大大的关系网,相互提携。
举例来说,银行业务员揽储,一个“985”和“211”大学出来的,他参加两次校友会、同学会,可能就能把任务完成。这比等待着普通高校的毕业生一点一点积累人脉,可节约了太多的成本。
找工作时,“985”和“211”大学的校友也是重要资源。尤其是中央国家机关和大型企事业单位,你在面试时很可能会见到面试官和应聘的师弟师妹一起聊下家常。不见得只有北大、清华才有这样的优势,像地处东北的吉大,地域优势无法和北上广相比。于是吉大学生自发抱团,已毕业找到好工作的人自发回校分享,还成立了 合协一家协会。
这种做法,其实在很多非“985”和“211”大学里也流行,但是毕竟名校前辈们已经占了先机。
企业公开招聘,只能把985/211作为隐形条件。非“985”和“211”大学毕业生最可怜的,是根本就不知道还有一些部门和岗位在招聘,所以他们连投简历的机会都没有。
比如,很多中央部委的选调生,或是一些涉密部门的招聘,都在“985”和“211”大学进行定点招录和前期筛查。通过定点招录和筛查的人,才有报考的资格。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很多男生想当中国的007,可你什么时候听说过国家安全机关去普通大学招录毕业生?除此之外,像大学生村官计划、还有部分省份的选调生,也会有同样的限制条件。
可不要小看这些岗位!可能收入不高、条件艰苦,但毕业生一旦被录用就拿到了公务员身份!
解释一下:千万别以为国家发工资的就是公务员!每年国家和地方的所谓公务员考试,其实真正能享受公务员身份的岗位很少。普通高校毕业生费劲考了进去,苦苦工作了好几年,才发现自己只是事业编制。而那些985大学的选调生一开始就有公务员身份!
差别在哪里?福利待遇、职务晋升、公开选考...只有在党政机关待过的人,才知道“公务员身份”一词的含金量!有多稀有?你觉得厉害的不得了的高中校长都没有公务员身份,80%的县教育局长也没有公务员身份...他们都是事业编制或行政编制。
对想留在高校教书的同学,985出身更重要!在高校老师的招录上,越好的院校越严苛,哪怕你博士是在美国常青藤院校拿的,如果在国内读的本科不是985,一样有可能被拒绝。当老师要求高点儿也正常,可辅导员、行政人员(有事业编制),好一点的高校也是要求你本硕都是985、211。
实话实说,招聘时学历歧视最严重的,就是高校!不仅985、211高校,好一点的本科院校基本如此。
说到985的优势,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指标,就是保研率!为什么这个指标也很重要?因为随着就业压力不断增大,以及用人单位对学历要求的不断提高,读研究生成为很多本科毕业生的选择。很多考生填报志愿时,也会考虑报考的大学和专业是否容易读研。而保送研究生的比例高,意味着这所大学的本科生读研的几率非常大。
什么是保研率?得先弄懂大学怎么保研。保研,是指推荐少数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为硕士研究生。关于大学保研率,国家是这样规定的:
有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保送研究生名额一般按该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数的15%左右确定。对未设立研究生院的“211工程”高校,要求一般要按应届本科毕业生数的5%左右确定。“经教育部确定的人文、理科等人才培养基地的高等学校,按教育部批准的基地班招生人数的50%左右,单独增加推免生名额,由学校统筹安排;对国家发展急需的专业适当增加推免生名额。设有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接收该校推免生的人数,不得超过该校推免生总数的65%,其中地处西部省份或军工、矿业、石油、地质、农林等特殊类型的高等学校,上述比例可适当放宽,但不得超过75%。
[本次的保研率数据分析,以各高校2016年的保研人数和2012年各校的本科招生人数做对比得出]
从统计结果看:
相比于地方院校而言,名校的保研率基本都超高。
● 清华大学以58.14%的保研率高居榜首,也是全国高校中唯一一所保研率超过50%的高校,意味着清华过半的本科生能得到保研机会。
● 北京大学以48.36%紧随其后,中科大以36.11%排名第三,复旦以30.39%排名第四,全国也只有这四所大学的保研率超过了30%。
● 除此之外,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和浙江大学都进入前十,进入前十的保研率也都超过了24%。
曾经听过某二本院校的老师激励学生说:你要是考研分数刚过控制线那基本就没戏,没使劲考出400以上你怎么和985、211出来的学生竞争?
这话虽然夸张点儿,但也有道理。比如,两名学生同时参加复试,甲来自985院校,初试成绩370分;乙来自二本院校,初试成绩380分。面试表现两人难分伯仲,如果你是教授,你选谁
有导师说,他选甲。倒不是学历歧视,而是他觉得二本院校的学生,尤其某些考研名校,大多很早就开始准备考研,基本上都是考试能力强、综合能力差。而985的学生往往不会像二本学生那么重视考研,他们可能在做实验,做项目,写论文,最后才为考研做准备。虽然他们可能不会像二本学生那样得高分。但在理论上能接触到更广的知识面,这对今后的学习研究更有帮助。
还有一位负责研究生招生的985高校老师透露:985、211院校导师更愿意接收985、211院校的本科生,若是录取了普通院校的本科生,他们会觉得自己是下嫁。高校愿意花钱来提前抢人,都是想让自己的生源质量好看一点,985、211的生源占比高一些,学科评比时也会占优势。
国家发放的助学奖学金,对985、211院校是相对倾斜的。随便一所985、211高校的社会助学项目就有几十个。某985高校,一个60人的班级,有30多个助学金的名额,以至于最后评出了很多看起来很富裕的“贫困生”。
一位小伙伴在一所普通二本,200多人的大班,只有5个助学金名额,贫困的孩子要排着号,今年他拿,明年她拿,四年下来,困难学生都能拿到一次就不错了!
再说助学贷款,考入985、211学校的学生现在几乎不会因为没钱读不起书,助学贷款基本能做到全覆盖。而在普通二本,很多贫困家庭的孩子申请不到助学贷款,申请到了,要么金额有折扣,要么要求毕业前还多少,否则就不给发毕业证。因为助学贷款是银行发放的,他们即使不考虑利润,也得考虑贷款安全。985、211大学毕业生有学校做担保,毕业就能找个能养活自己的工作,还款基本不是问题。
还有奖学金,非211、985院校,可能只有国家奖学金和综合奖学金在那,这钱是国家出的,名额很有限。不拿全班第一、第二,真是想都不要想。而985、211院校则有各种校友和企业捐赠的奖学金,什么某钢铁励志奖、某汽车雏鹰奖、某教授勤奋奖……只要不挂科,小伙伴都有机会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