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深入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英国《自然》杂志日前发表的报告称,中国可持续发展水平在国家乃至省级层面都有明显提升。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投资和企业司司长詹晓宁近日接受证券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贡献非常惊人,走在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最前面,实现了后来者居上。詹晓宁也表示,中国应该加大金融领域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发展绿色金融的激励机制,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对中国企业而言,要看到未来十年这个领域的12万亿美元商机,只要参与就会有广阔天地。
中国后来者居上
证券时报记者:近年来中国在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积极进展。您认为当前中国在这方面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詹晓宁:2019年全球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政治意愿更加强烈,尽管遇到了某些挫折,但也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在2019年9月联大可持续发展目标投融资峰会上,各国领导人承诺调动资金,提高国家行动力,增强机构能力,实现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2019年年底联大首次通过了《促进可持续发展投资》决议,进一步推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投融资。欧盟于2019年底公布了《欧洲绿色新政》。当然,未来很可能还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中国作为后来者,近些年来,无论政府还是企业都加大力度推动可持续发展。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贡献率非常高,已经走在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最前面,实现后来者居上。例如,2015~2018年底,农村贫困人口从5575万减少到1660万,贫困发生率从5.7%下降到1.7%。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耗能和二氧化碳排放同比分别下降3.1%和4%。
当然,还可以进一步做一些工作。比如:中国可以和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分享,跟世界分享在推进可持续发展方面非常丰富的经验教训和成功案例。在规制和标准制定方面,中国也可以起到引领作用,把经验和理念融入进去。
投资者
仍是主要推动力量
证券时报记者:继绿色债券迅速发展以来,2019年国内基金公司加大了esg(环境、社会和治理)投资布局,成立了多只带有“esg”字样的主题基金。据您观察,目前全球推动可持续投资的主要力量来自哪些方面?
詹晓宁:从投资界的角度看,最初来自投资者,特别是规模较大的主权基金、养老基金和保险基金。此外,各国的证券交易所也发挥了积极作用。2009年我和同事发起的联合国可持续证券交易所倡议就主要由全球知名的养老金和保险机构推动和支持的。对于这类机构而言,当初采用esg投资主要从风控角度考虑,以期能够降低投资组合在社会、环境和公司治理方面的风险。目前已有90个交易所加入了这一机制,覆盖了几乎全球所有的证券交易所。这一机制为促进证券交易所、投资者、上市公司和金融服务提供商在esg领域的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现在的推动力量是整个国际社会。每年我们的联合国可持续证券交易所倡议都会组织六方对话,参与者包括投资者、上市公司、证券交易所、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政府投资政策制定部门以及国际组织等,大家聚在一起探讨如何利用证券交易所平台推动esg投资进一步向前,编制了esg实施指南,利用股票市场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投融资。前不久,我作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证券交易所举措执理会主席,与世界交易所联合会秘书长和(港股00001)世界银行金融公司总裁分别签署了战略合作意向书,进一步促进可持续发展投融资。
证券时报记者:但是对于esg投资来说,标准和信息披露仍然是当前最大难题。对此,您如何看?
詹晓宁:esg的标准和可持续发展的衡量标准是推动可持续投资参与者最为关注的问题,我们一直致力于鼓励统一标准。未来几年的主攻方向仍然是推动esg信息披露从自愿披露走向强制披露。
仅从资本市场来看,现阶段新兴经济体国家走在了前列,但在发达经济体国家更多还是自愿性信息披露。更重要的是,还有部分发展中国家根本没有能力去推进esg信息披露。这类国家是我们着力于推动开展能力建设的对象。
标准制定方面,最大困境是把握好标准的尺度。如果把标准制定得非常全面,实际执行中便会遇到数据质量不足以支撑的问题,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同时还会给中小型的企业或者中小型的证券交易所增加非常大的额外负担。而如果把指标定的简单了,又达不到理想效果。其实不光是在esg方面,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许多方面都有类似的矛盾。此外,如何避免出现“搭便车”、“洗绿”的现象也是需要考虑的事情。
在推动和落地标准方面,沪深交易所不仅对标国际标准,而且步子迈得很扎实,做得很好。
蕴涵12万亿美元商机
证券时报记者:根据您的观察,目前企业层面对于推动可持续投资的积极性如何?
詹晓宁:企业已经形成了投资可持续发展的意愿,只是行动力度还不够。贸发组织前不久在联大峰会期间发布的最新报告评估显示,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10个重要投资领域中,有6个领域的投资有所增长。但总体来看,投资的增幅远不足以填补年均2.5万亿美元的资金缺口。但同时也要看到,未来十年,这个领域有12万亿美元的商机。对中国企业而言,无论作为投资者、还是投资接受方,只要参与到可持续发展投资带来的巨大市场中,都会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同时考虑到融资机构与实体企业分别是可持续发展投融资链的上下游,中国正在同步推进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深化吸收外资体制的改革。投融资链的上下游形成合力,可以进一步加强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的互动协调。
证券时报记者:可持续投资市场可预见的投资规模是巨大的,但仍然存在较大资金缺口。您认为进一步提高企业积极性还需要做些什么?
詹晓宁:资金问题是最大的障碍。资金问题分两个层面,一个是融资,另一个是投资。融资方面,刚才有说到仅发展中国家每年就有2.5万亿美元的投资缺口。投资方面,对投资者而言,目前遇到的瓶颈主要是缺乏可持续投资的项目标的。对政府而言,可持续发展相关行业中具有公共服务性质的行业,如教育、电力和电信等基础设施行业,因私营部门参与投资较为敏感,导致向私人投资开放与监管之间的政策困境。就全球而言,最需要可持续发展投资的贫穷国家,恰恰是吸引投资最困难的地区。要解决这三方面的困境,政府应为提高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投资回报率制订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和机制。
具体到中国,包括:金融领域加大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发展绿色金融的激励措施,从实体经济方面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等。不少中国金融机构已经行动起来。我想只要他们意识到这件事情值得做,后续就会发展得很快。